欢迎访问陕西基督教网!
文件资料 您的位置: 主页 > 三自史料 > 文件资料 > 详情 
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2014-11-20  作者:上海 傅先伟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 返回列表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工同道:
  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就要结束了。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在开幕会议上期望能把这次会议开成一次高水平的会议,两天的时间过去,我们可以说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
  首先,这是中国基督教两会第一次举办有党政工作部门、学界专家学者、天主教同道、港澳台和海外教会嘉宾,以及基督教两会同工、神学院校教师和教牧人员共同参加的研讨会,大家从各自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进路,不同的切入点来研讨一个共同的话题,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23位讲员,围绕基督教中国化的必要性、重要性与可行性,从社会、政治、文化、神学、教会各个方面总结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梳理基督教中国化的内涵与外延,探讨基督教中国化的种种问题,展望基督教中国化的发展路向,既观点鲜明又乐于交流,气氛热烈,时时闪耀着精彩的亮点,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其次,教牧同工与学界专家学者同台研讨,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学术交流气氛。从大家的研讨发言中,既能听到体现最高、最新学术水平的前沿理论,也能听到来自基层教会最接地气的鲜活事例。有人说,中国神学在教会是“有神无学”,在学界是“有学无神”,这是因为我们过去交流不够,共同话语不多造成的。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次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开阔了教会同工的视野,启发了我们的思考;同时,教会同工的分享,也让学界更加感性地了解到中国教会正在思考哪些问题,我们是如何思考的,这对学术界的基督教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就像王局长所讲,中国教会和学界的交流,完全可以促进双方的共赢与互利。可以说,这是近年来中国基督教两会举办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一次研讨会。
  第三,就研讨会的内容来说,基督教中国化既是一个历史命题,又具有时代的新意,是中国基督教和党政宗教工作部门以及学术界近年来共同关注的课题。通过研讨,我们在对基督教中国化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上,在对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发展方向上取得了一些共识。这些共识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基督教在今日中国社会中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中国基督教的工作。
  各位同工同道,我们还很高兴,老一辈的基督教两会负责同工不顾天气炎热也来到我们中间。他们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心系教会,一直在关注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刚才,季长老在讲话中提到,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是建立真正中国基督教的唯一正确之路,要建立中国基督教自己的神学体系,使中国教会成为荣神益人的教会。曹牧师也提出,在推进教会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基督教要有新担当,要能使多元的神学思想都能走向符合中国化的要求。这些都是老前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
  对于基督教中国化,王作安局长在开幕式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实现基督教中国化,是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重要目标,是基督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的必然要求。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三自。同时,王局长给我们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深入推进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并提出了需要重点研究的两个问题。第二,要进一步完善中国教会管理体制。要按照体现群众性、广泛性、教会性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国基督教会管理体制和机制。第三,要深入探索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要实现从“基督教在中国”向“中国基督教”的转变。这三点建议,其实也是我们今后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三个主要内容。
  各位同工同道,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大陆已200多年。随着福音的广传,教会的建立发展,以及中国教牧和信徒的成长,基督教中国化的理念和实践也逐渐受到中国教会和关心中国教会发展的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以前不一定使用“基督教中国化”这个表述。
  1949年以前,中国教会的主权始终操持在西方传教士之手,受西方差会的控制。他们政治上站在其本国在华利益一边,文化上要求“从根本上改组中国文化”,进而实现“基督教占领中国”;教会建立上则把“西洋式的组织、思想与四分五裂的宗派”完全移植到中国,使中国教会始终未能获得一个足以支撑其独立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一些中国教牧和信徒受西方教会保守狭隘的神学思想的影响,使得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汇、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中国民众的福祉渐行渐远。基督教中国化难有突破,基督教在中国也就难以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然而,历史上一些开明、富有远见的来华传教士较早就提出,基督教要在中国扎根,中国教会就要有她自己的牧者,采用她自己的方式长大成熟。中国基督徒中的有识之士先后发起自立运动,明确提出“爱国爱教之思想,自立自治之精神”,要求收回主权,实现自主办教;教会本色化则倡导在神学思想、教会音乐、教堂建筑、崇拜礼仪等方面采取中国文化表现形式,使教会“适合中华民族本有的文化和精神上的经验”。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国基督教实现独立自主自办预备了外部条件,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和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成立,既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为从更广范畴、更深层次探索基督教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只是在基督教中国化道路上的又一次起步。丁光训主教指出,基督教外在的、组织的独立自主,还不是彻底的中国化,只有思想层面的独立自主,才是真正的中国化。1998年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作为三自爱国运动的深化,其目的就在于从更深的层面,即思想、神学的层面来实现中国教会的“自我”,进一步促进基督教中国化。
  从大家一天半的研讨中,我们对基督教中国化的内涵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基督教中国化,即要立足《圣经》教导,在持守基本信仰的基础上,中国基督教要建立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与祖国荣辱与共、与人民相濡以沫的感情,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文化繁荣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要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吸收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养份,使基督教成为以中华文化为表达、为中国人民所接纳和欢迎的宗教;要结合中国教会几十年来走三自爱国道路的独特历史经验,总结中国基督徒独有的灵性感悟,进行处境化的神学思考,逐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教会“自我”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要探索结合中国国情、社情和教情的教会论,在基督教两会的协调指导下,巩固联合礼拜成果,坚持教会合一方向,按三自原则建设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中国教会。
  各位同工,三自爱国运动发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基督教中国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有益的成果,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也得到普世教会的重视与赞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加快实现基督教中国化的步伐。我们相信,有天父上帝的亲自带领,有60多年来三自爱国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全国及各地基督教两会的组织保障,有神学思想建设取得的思想认识基础,有广大教牧同工和弟兄姊妹的积极参与和代祷,我们一定能在基督教中国化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今后,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1.实现基督教中国化,要立足中国社会、文化处境
  今天的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社会都在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开展基督教中国化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处境和时代背景。中国教会只有把自己视为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认同中国发展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同步,自觉投入到改革开放、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才能为基督教中国化开创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取得更有效的成就。
  在文化上,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兼容并包,自成一体。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表现形式与中国文化相遇,他们之间的张力是客观存在的,但两者的关系不应是必然对抗的,而应是互补的。“道成肉身”的真理,使徒保罗“在什么人中就作什么人”的教导都向我们昭示,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才能结出美好的果实。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普世的。我们必须抛弃那种笼统地把中国文化看成是“异教文化”、把社会主义文化视之为“异己文化”的不正确思想,抛弃那种要从根本上改组中国文化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自觉地把基督教扎根于历史悠久、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使基督教思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益组成部分,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有益的文化借鉴和支持。
  2.实现基督教中国化,要继续推进神学思想建设
  要使基督教中国化,构建符合中国基督教处境、有助于中国教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神学思想体系是关键。如果没有神学思想上的“自我”,中国教会的“自我”就仅有其外在形式,而没有其内在精神。只有拥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中国基督教才能真正中国化。要进一步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继承历史神学遗产但不拘泥于历史,借鉴西方神学但不照搬西方,思考领受神给予中国教会的特殊亮光,在处境中研究切身的神学课题,为基督教中国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同时,要进一步做好神学思想建设成果的转化工作,发挥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的作用,拓展教牧同工的神学视野,丰富讲台供应,按时分粮,夯实信徒的信仰根基,把基督教中国化体现在信徒的信仰生活和社会生活实践中。
  3.实现基督教中国化,要加强教会建设
  基督教中国化要通过一个由中国基督徒自主自办、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教会体现出来。因此,教会既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主体,也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有力见证。我们要在深刻理解教会普世性与地方性关系的基础上,探寻既遵循教会传统又适应处境的教会论,探索符合中国教会长久发展的组织模式和教会体制;巩固联合礼拜,促进教会合一,按三自原则建设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中国教会。同时,在信仰表达和教会生活上,包括赞美诗歌、教堂建筑、崇拜礼仪、圣职按立、牧养模式、灵修形式等,创造出一个能为中国信徒喜爱、中国社会接受的中国基督教,成为普世教会的丰富和见证。
  4.实现基督教中国化,要致力于融入社会
  基督教中国化,既是一个基督教融入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获得社会认可、接纳的过程。教会有其福音使命,同时,也应该在社会上发挥光盐见证,播撒主的大爱。担当社会责任,回应社会需要,在服务社会上有所作为,是教会融入社会,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教会应该在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助残扶贫、助困资学、灾害救助、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尽上自己的力量。要从神学思想建设中寻求社会服务理念的信仰基础,按照“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的经训,倡导“施比受更为有福”的奉献精神,践行“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在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举办服务社会事工中展现中国基督徒的风采,树立中国基督教的形象。
  各位同工同道,60年来,中国社会不断进步,中国教会要紧扣时代的脉搏,不仅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更要努力成为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积极力量。如今,我们为记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共聚一堂,为基督教中国化的道路共同探讨,献计献策。基督教中国化对中国教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对中国教会的前途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它也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中国教会将不断探索、调整自己,使中国基督教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积极力量,作出荣神益人的美好见证。
  谢谢!

本文转载自《陕西基督教》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