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基督教网!
教史回眸 您的位置: 主页 > 文章集萃 > 教史回眸 > 详情 
操练灵性,愈显主荣——浅谈依纳爵罗耀拉的《神操》及对今天中国基督徒灵修生活的启发
2025-03-14  作者:辽宁 吴兵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发布 返回列表

      在两千多年教会生活的历史中, 除了有许多大神学家以理性和信心兼备的方式为我们阐发了上帝的启示,使我们从内心认识基督并他所启示出来的上帝;还有许多伟大的灵修导师,他们以自己生命的经验,为我们开辟了通向上帝的美好灵修之路。而提及这些伟大的灵修导师,依纳爵罗耀拉(Ignatius Loyola 约1491-1556年)是决不能被丢下的。他力挽狂澜,使宗教改革时期处于颓势的大公教会在灵性上获得了新的生机;他创立的耶稣会,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修会,影响了天主教会的历史走向。

      他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教会之中,甚至沟通起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最早来到中国宣教的利玛窦、南怀仁等人都属于耶稣会会士。他们带着敬虔的信仰,深邃的灵性和谦卑的态度,来到了神州,将福音和当地文化结合,开创出了晚明一代教会本地化的先河。抚今追昔,本文将简要追述依纳爵罗耀拉在灵修上的成就,他的灵修范式以及对后世教会的影响,最后探讨对今天基督教中国化,特别是灵修生活中国化的一些启发。

     一、从追求功名到热心侍主:罗耀拉及《神操》

      依纳爵罗耀拉(Ignatius Loyola )于15世纪末期出生在西班牙北部的亚贝底亚(Azpeitia),本名依尼高(Inigo Lopez de Loyola),或许是后来他敬仰早期教会一位著名的教父伊格纳丢(Ignatius 也翻译为“依纳爵”)所以更名改性。这在当时立志做修士的人中非常普遍。他是家里养育的第十三个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少年丧母的罗耀拉,非常热心于追求世界上的荣誉和认可,也许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看做是对失去母亲关爱和认可的一种补偿行为吧。

      后来他成为了公爵的侍臣,热心军功,参与了一场战争,想借此获得名誉和地位。正如他自己所说: “他醉心世俗的虚荣,直至二十六岁,因受世俗荣耀的强烈而虚幻的愿望所驱使,特别喜爱军职。” {1} 但1521年,一颗炮弹击中了他,大难不死侥幸生存的罗耀拉,从此却失去了上升的机会。他在养伤期间,百无聊赖地拿起了一位作家鲁道夫写的《基督行传》,当他看到基督的生平和他所成就的救赎大工时,深受感动。于是幡然醒悟,抛弃对世界名利和地位的追逐,转而决心侍奉永生的君王。

操练生命1.jpg

      1522年3月,养伤获得痊愈的罗耀拉,在一位神父的帮助下,以三天的时间,遵循自己灵修时的感动,将自己的罪在上帝面前倾吐出来,并且舍弃自己的财物,将它们送给穷乏的乞丐和修士。开始热心反省、祈祷和默想,阅读灵修名著《效法基督》,并于1523年开启了去耶路撒冷朝圣之旅,带领有志侍奉主的人一起灵修操练,后来把他总结出来的灵修方法称为“神操”(即“灵性操练”)并形成了一本经久不衰的小册子,用以指导有志于操练灵性的人加深与上帝的关系。1539年,他与志同道合的肢体组成了耶稣会,共同寻求灵性成长与教会复兴之道,并用《神操》一书训练新入会的弟兄,获得了巨大成功。

      直至今日,《神操》以及其中所描述的灵修方式,成为了耶稣会士及天主教很多热心信徒的灵修模式。而对于新教的基督徒来说,《神操》以基督耶稣为中心,全身心委身于效法他,使上帝得到荣耀的神学观念并不违背我们的信仰原则,当代很多传道人和弟兄姐妹也以此为灵修的经典范式。正如英国著名神学家麦格拉思(Alister E McGrath)所言: “这种依纳爵式的退修,逐渐成为现代基督徒生命的一种已经建立得非常稳固的特色。” {2}

      二、《神操》中反映出依纳爵式的灵修特点

      当我们拿起《神操》一书时,或者听到有人讲依纳爵罗耀拉的生平时,我们会不会有如坠五里云雾的感觉。总感觉这种古老的灵修模式太神秘、太深奥、太耗时费力,以至于成为了我们了解和操练的阻碍。这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放下对外在形式的固执,而探讨神操灵修的特征,我们就会发现这同样是可以在基督徒的信仰实践中进行日常操练的一种美好的生活模式。下面我就结合《神操》和相关材料,来谈谈依纳爵式的灵修特点。

      首先、依纳爵式灵修拥有清晰确定的灵修目标。依纳爵在《神操》中讲明他要人实行神操的原则和基础是: 

      人之受造是为赞美、尊敬、侍奉我们的主上帝,因而拯救他们的灵魂。世界上所有其他事物都是为人造的,为帮助他们达到他们受造的目的……我们只应切望和选择那些更有助于我们达到受造目的之事物。{3}

      可见,灵修是为着实现我们受造的目的,就是活出上帝的荣耀,救我们的灵魂。正如新教威斯敏斯特信经所宣告的:人生在世的目的就是荣耀上帝,并以他为乐直到永远!灵修就是创造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以此运用上帝所造的一切达至我们生活的目的。

      其次,依纳爵式灵修善于运用图像的默观形式。这是依纳爵灵修的一大特点,充分运用人的想象力,调动人的知情意各个部分,全身全心投入到灵修之中。在《神操》中,依纳爵要求实行灵修的人每天用大量的实践默想基督生平的事迹,要人“运用想象力观看” {4} 他要求人看到圣经记载的事迹中的每个细节,诸如他们的衣着、谈话、环境等,将人带入真实的场景中,然后因着生命真实的参与,而带来理智上的领悟及情感上的体验,从而达到影响人的生命的目的。正如一位灵修指导者所说:

      透过这么一个虔诚且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我尽量地尝试着不仅做旁观者。相反,我尽可能地完全参与,深入地进到福音的场景当中。这也包括进入到福音人物的思想和内心。{5}

      最后,依纳爵式灵修规划循序渐进的灵修过程。今天的基督徒往往受到后现代文化的影响,灵修呈现出快餐化、碎片化的趋势。比如每天可能只是用短短一点时间读一段经文,或是草草做一个祈祷就算结束。大多数基督徒的灵修没有系统,随意性较强。但依纳爵在《神操》中刻意安排了周围环境,将基督徒的基本世界观和福音的主要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默想和祈祷中,而且每天要数次操练,接受灵修导师的指引。这样一个系统化循序渐进的灵修过程,帮助基督徒生命扎根稳固,很有意义。刚斯(GEORGE E.Ganss,S.J)如此评价《神操》对灵修者的作用说: 

      《神操》使他们将上帝的救恩计划,实际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引领他们达到荣福直观的圆满自我实现,生命就变成了终身参与上帝救恩计划的机会。这计划在人类历史中不断地演进,实现。{6}

微信图片_20250122145032.png

      三、活出基督:对今天灵修中国化的启发

      最后,站立于今天中国基督徒的灵修生活当下处境中,我们怎样可以借他山之石丰富我们中国基督徒的灵修实践呢?“基督教中国化”的旅程,必然要落实到“灵修中国化”的现实中。正如单渭祥牧师所言:“神学思想的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灵魂;而灵修的中国化无疑是整个基督教中国化的基点。” {7} 以下是我根据了解罗耀拉《神操》的灵修方式所得到的几个启发:

      1.灵修需要结合个人生活并具象化为生命体验。无疑罗耀拉的灵修是具象化的灵修。而今天在中国处境下,我们可以将福音真理与中国当下处境结合,创造出新的具象化的形式。如单渭祥所提及借中国书法、茶道等文化方式,使人默想属灵真理。进而具象化为我们个人的生命经验,这正是依纳爵灵修的重心所在。

      2.灵修需要在处境中活出、塑造基督的生命形象。依纳爵灵修目的就是要人能够彰显上帝的荣耀,我们知道,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就是基督。他的身上,彰显上帝的荣耀。“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依纳爵以福音的基督史实为灵修的基本框架,这是我们在处境中要学习的。灵修不是个人生命的完善与提高,而是实实在在活出基督。正如游斌教授所言: 

      “它意味着人在基督里重生,同时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样式,使基督成形在人里面。以这样的生生基督论为基础的灵修神学,可以为基督信仰接纳并整合丰富的中国文化与哲学提供更大的可能。” {8}

      3.灵修需要有完整的架构和规范的流程做指导。这是刚才所提及罗耀拉的灵修对于现今基督徒扎下生命的根非常重要的特点。今天中国教会的灵修神学的确呈现出片面化,碎片化、零散化的特征。亟待有识之士能够整理出系统的中国基督徒灵修架构和流程,帮助每一个寻求活出基督、荣耀上帝的中国基督徒去实现他在上帝面前的受造目的。

      最后,让我们跨越时空,满怀感恩和崇敬之情,与罗耀拉,与吴耀宗先生一起吟诵这首他所写的《乐献我躬歌》(赞美诗353首,吴耀宗译)作为本文的结束: 

      於穆上帝,牖启我民,精灵感格,誓矢忠诚,

      乐献我躬,取义成仁,刀锯不避,奋发忘身。

      含辛茹苦,克勇克勤,敝屣功利,恬淡存心,

      帝命不忒,昭事惟馨,念兹在兹,期终吾生。

阿们!

脚注:

{1}依纳爵罗耀拉:《圣依纳爵自传》,侯景文翻译,石家庄:河北信德室,2007年4月,第17页。

{2}麦格拉思(Alister E McGrath): 《基督教灵修学》,赵崇明翻译,香港:基道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88页。

{3}依纳爵罗耀拉:《神操(新译本)》,郑兆沅翻译,台北:依纳爵灵修中心,2011年,第56页。(下凡引用《神操》一书内容,均选自该书。为方便新教弟兄姐妹理解,所有天主教与基督教词汇翻译不一致地方均改从基督教新教词汇)

{4}同上,第84页。

{5}拉蒙鲍狄斯塔(Ramon Maria Luza Bautista,S.J.):《避静、祈祷与分辨:依纳爵神操101问答》,谢诗祥、郑兆沅合译,台北:依纳爵灵修中心,2012年,第106页。

{6}刚斯(GEORGE E.Ganss,S.J): “圣经经文: 上帝的计划与救恩史”选自《神操(新译本)》附录一,同3,第273页。

{7}单渭祥: “灵修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发表于《中国宗教》杂志,2019年第5期,转引自微信公众号“曲阳县统一战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MTgyMTg1Ng==&mid=2247485227&idx=3&sn=c132e80e899dd0438d45523cd4d1038d&chksm=f96c9664ce1b1f7275638846ad58f65e95169de36b82721b1feed263cbfa51e5d9b80cbbf3f5&scene=27.

{8}游斌: “生生基督论:中国化灵修神学的一个构想”,发表于《陕西基督教》网站https://www.sxjdj.com.cn/xxsd/6543.html.

本文选自《陕西基督教》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