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基督教网!
神学探讨 您的位置: 主页 > 文章集萃 > 神学探讨 > 详情 
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传扬和平的福音——对世基联第十一届大会主题的神学反思
2022-12-19  作者:金陵协和神学院 文革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发布 返回列表

      一、引言

      2022年8月31日至9月8日,世界基督教联合会(WCC, 简称世基联)第十一届大会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市召开。尽管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东正教、东方教会(Oriental Orthodox Church)、基督新教、福音派、五旬节派和各新兴教会的代表以及当地教会的参与者仍然尽力参会,共同见证了教会的合一与团契精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基督的爱使世人走向和好与合一” (Christ’s Love Moves the World to Reconciliation and Unity)。

      今天的世界正在经历多重挑战。地区性的战争让平民百姓经历很多苦难,一些民族间的冲突也以宗教的形式体现出来,各样极端气候和资源污染让人类看到环境破坏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使社会边缘的贫穷人、残障人等处于更艰难的境地。如何能够让这个世界进入到上帝起初创造之时的和谐与美好?世基联此次大会的主题恰好对应着全球人类社会当前的危机。普世教会借此次大会在积极思考,基督的爱如何能激励我们推进世界重新走向和好与合一,而和好与合一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就是宇宙性的和平(cosmic shalom),让一切受造物都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弗1:10)。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和平?实现这一和平的阻碍是什么?基督的爱如何激励我们去成就和好与合一来实现这一和平呢?我们如何把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与儒家文化的和平主义传统联系起来呢?本文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来对世基联第十一届大会的主题做一些神学思考。

      二、和平的圣经含义

      基督教是一个见证和宣讲“福音”的宗教。基督徒相信,上帝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为了拯救世人,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彰显三一上帝的真理和恩典;他以爱心谦卑服侍,最终虽经历十架苦难却又从死里复活,给人带来了丰盛的生命;他也要使大自然和其它受造之物因人的得救而得到改变和更新,最终使万有都因他得与上帝和好,这就是福音。《以弗所书》的作者更把这福音称为“和平的福音” (弗2:17)。那么什么是和平呢?

      和平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和平主要有两个基本意思:第一是指没有冲突和战争的状态;第二是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药性的不猛烈。{1} 在圣经中,和平一词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在旧约圣经中,和平(“沙龙”shalom)一词的意思包括完整、平安、安康、福利、安息,和睦,合一等。{2} 在新约圣经中,和平(eirene)的意思与“沙龙”比较接近,也可翻译为和睦与和好,但其基本意思指个体加入到(eiro)整体中,就如最终人与上帝、与他人都有合宜的关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wholeness)。{3} 总的来说,和平一词在圣经中大致有六方面的意思。{4} 第一,用来表达祝福和问候,如复活的耶稣基督问候门徒平安(约20:19),使徒保罗也在他的书信中常问候收信人平安(参加1:3等)。第二,指人的心灵因有救恩的确据而平稳安静,没有焦虑和不安,却有喜乐和满足感(参赛32:17,约16:33,腓4:7等)。第三, 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谊,国家与国家睦邻友好,没有战争。如在《耶利米书》二十章十节中,该词用来指“知己的朋友”,也可译为熟知的、亲密的朋友;又如罗马辩士(律师)帖土罗在巡抚腓力斯面前控告保罗,但在开始的时候他曾说,由于巡抚的治理,百姓都“大享太平”,即国泰民安(参徒24:3)。第四,特指弥赛亚带给我们的真平安(参路2:14)。第五,指健康和安全感,指家庭的兴旺或事业的繁荣昌盛(参创43:27,撒上20:42,路19:42等)。最后,用来指人去世之后进入一种生命蒙福的状态——人安息在上帝的怀抱中,与上帝合一,得享“荣耀、尊贵、平安”(罗2:10)。综上,和平一词从根本上指的是万物的和谐一体,上帝、人和自然之间都有美好、合宜的关系,{5} 使万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欣欣向荣。

      根据《创世记》的描述,这种和平的景象在上帝创造之后、人类尚未堕落之前的时期有很好的体现。那时,人在伊甸乐园中可以与上帝自由相交往来。上帝造好动物后,就把亚当喊来,看亚当怎么给动物们起名字(创2:19)。那时的人有尊荣,是上帝创造的同工。不但如此,人和人的关系也借着亚当、夏娃夫妇亲密无间的婚姻生活表现出来。当夏娃出现在亚当面前时,他就发出了深情的爱的告白。那时的人与大自然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人受上帝委托要管理、看守好这个受造的世界;另一方面,人也从大地的出产中获取食物,维持生命的存在。上帝看着这一切都甚好,于是他就安息了。这不是说上帝自此以后停了他的创造之功开始休息了,而是说上帝对起初万有的和谐美好、对宇宙的和平感到愉悦和满足。在神学家莫尔特曼(J. Moltmann)看来,上帝创造的高潮和顶点并不是人的受造,而是上帝神圣的安息。此时,人和一切受造物因上帝的临在得以分享他的荣耀。莫尔特曼批评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思想,指出万有起初受造(creatio originalis)时都在上帝里面得蒙祝福,而今通过上帝的持续创造(creatio continua)得蒙眷顾,最终上帝的新创造(creatio nova)得以实现,即是历史最终要实现的和平远象。{6}

      三、原初和平的破坏

      和平的反义词是焦虑、仇恨、矛盾、暴力、冲突、分裂、战争等等。这一切都出自上帝、人、自然之间和谐、美好关系的被打破了。自此,人与上帝的关系出现了疏离,人的内心没有平安,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和平,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再和谐。具体来说,亚当、夏娃的堕落给人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后果。 

      首先,在神人关系方面,人堕落的表现为骄傲自大,自我神化。亚当、夏娃偷吃分别善恶树果子的实质在于人违抗上帝的命令,想要与上帝同等,否认自己受造的有限性。人以为有了智慧就可以不再需要依靠上帝,从此可以自由地挺立自身的主体性,按照人自己的意志实现生命的自治。当人与上帝的关系疏远之后,人的灵魂自此就缺少了一个永恒的对话者,人自己就变成了生存意义的唯一解释者,因此人似乎就可以为所欲为。但这种激进的自由个体主义精神给人带来的不是祝福,而是自我神化,最终让人走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

      其次,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堕落的表现为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后,人拥有了可以自恃的智慧,不再依靠上帝,开始按照自己的标准判断善恶。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就如亚当和夏娃在上帝追问他们时已经开始推卸责任一样。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判断善恶的标准一般都是考虑如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古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离开了上帝这一至善(summum bonum)的标准,人什么都可以做。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这样说,离开了上帝,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人如果失去了对超越的追求就会放纵私欲,不尊重别人的自由,也不在乎损害别人的利益。在名利地位面前,人和人之间就容易出现嫉妒、纷争、冲突,甚至是战争。当人失去团结、不去追求共同利益反而互相竞争,互相伤害,互相报复之时,世上就没有平安了,世界就没有和平了。

      最后,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方面,人堕落的表现就是贪得无厌,任意掠夺。上帝创造地上的万有来供养人类,为人类提供所需的饮食。可是堕落之后,人就忘记自己不过是受托管理世界的管家,反而僭越上帝的主权,仿佛自己成为受造万物的主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们过度开发大自然,推进工业化却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结果土地、水源、空气等自然资源都污染了。大自然面临危机。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结果可能给人带来毁灭。保罗在《罗马书》中告诉我们:“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罗8:22),它们都在等候得赎的日子。

      人的堕落使人与上帝、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都被破坏,人疏离了上帝,且彼此为敌,最终也影响了生存的环境。出路在哪里呢?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为我们带来了“和平的福音”。不但如此,他的爱也激励着我们要使世人重新走向和好与合一。

在世界上传和平的福音.jpg

      四、基督和平的福音

      耶稣基督是父上帝的独生子,是三位一体当中的第二位。他降世为人,为要拯救罪人;他十架舍命,为要废掉冤仇,使上帝与人和好,人与人修和。所以,《以弗所书》的作者把耶稣的福音称为“和平的福音”(弗2:17)。不但如此,这和平的福音是在宇宙范围内展开的,要使一切受造物,无论天上的,地上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弗1:10)。使徒保罗的救恩观同样具有这样的宇宙性内涵,如他在《歌罗西书》中所言:“既然藉着他(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西1:20)。这是上帝在他的爱中创造万有的目的,也是耶稣基督要完成的宇宙性使命。

      那么应该如何具体理解耶稣基督的这一宇宙性和平使命呢?这需要我们从三位一体的角度来认识。首先,基督是由圣父差遣(missio Dei)而临世,为要把天父的爱、把这一宇宙性和平使命启示出来。圣父是爱的源头,他在爱中创造万有。然而人的堕落使上帝经世计划的实现受到阻碍,此时天父上帝就差遣他的独生爱子来到世界,谦卑虚己,并靠着圣灵的力量来传扬福音、甘心服侍,直至十架舍命,把天父对万有永远长存的大爱彰显出来。基督升天之后,也同样差遣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继续他的使命,靠着圣灵的能力见证天父的大爱。

      其次,耶稣基督传扬的和平福音与正义和公平有着紧密联系。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着冲突、暴力和战争,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在利益和权力等方面存在着分配不公,最后导致关系的彻底破裂和人的各种冲突、苦难。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以爱来修复这破碎的关系。耶稣带给我们的和平并不是一种表面的一团和气,把许多冲突和矛盾遮掩起来。“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 (诗85:10)。真正的和平离不开人与上帝、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修复。故此,耶稣基督来到世上曾激烈批评人们所盼望的虚假和平(太10:34),他在十字架上受难同时体现了神圣的慈爱和公义。由此可见,实现和平的基础必须先恢复公义的关系,因为“公义的果效必是平安”(赛32:17)。

      最后,耶稣基督是通过他的爱来推进这一宇宙性和平使命的。本届大会的主题强调基督的爱是推动世人走向和好与合一的动力。我们从圣经中可以看到,基督的爱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基督的爱是谦卑虚己的爱。他甘心降卑,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以仆人的形象甘心去服侍人(参腓2:6-7)。第二,基督的爱是充满同情心的爱。圣经中多次提到,当耶稣在传福音的过程中,看到有病的人、饥饿的、缺乏的人和被鬼附的人等来寻求他的时候,他就动了慈心(参可1:41)。耶稣有同理心,他深深理解疾病、罪恶和死亡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甚至自己也悲伤流泪(约11:35)。第三,耶稣的爱是接纳的爱。他能够按照我们的本相来接纳我们。他与罪人税吏一同吃饭,他与犯淫乱罪的撒玛利亚妇女在井边谈道,他给众人都要用石头打死的妓女留下悔改新生的机会。第四,耶稣的爱是舍己牺牲的爱。耶稣在自己所做的一切事上都不求自己的益处。他在世间没有枕首之处;他行神迹彰显大能,却从不求自己的荣耀(约8:50),只求荣耀在天上的父。不但如此,他还为罪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林前15:3),用爱这一非暴力的形式与罪恶做了最后的抗争。他甘心受死,废掉了冤仇,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使神人恢复和好的关系(弗2:16)。当人靠着基督与上帝和好之后,每一个与基督联结的人也借着圣灵彼此联结,不同的肢体加入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中,相互合作,组成亲密的团契(koinonia),享有生命的平安。不但如此,人生命的改变也会给大自然、给其它受造物带来积极的影响。人不仅明确了自己的身份,认识到上帝依然在世界中掌权,认识到大自然与人的依存性,更能够积极地与上帝同工,保护好上帝的创造,专心盼望新天新地从天降临(赛65:17-25,启21:1)。第五,基督的爱是双向的,它既可以指基督对我们不离不弃的爱,也可以指我们对基督爱的回应。基督对我们的爱是完全的接纳和包容,同时也没有什么外在的苦难和困境能使我们与他的爱隔绝(罗8:35)。总而言之,基督的爱是天父上帝爱的彰显,是基督在圣灵的能力中以一生的服侍和见证所显明的。他的爱不断打破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各种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性别等方面不平等的界限,为要建立一个爱的人类共同体。

      五、维护和平的责任

      世基联十一届大会的主题是“基督的爱使世人走向和好与合一”。如上所述,正是基督的爱一直激励着我们(林后5:14),要践行一种和好的神学,要实现上帝创造之初要达到的目的——神圣的安息与宇宙的和平。基督的爱带来了和好与合一,“因他使我们和睦”(圣经原文为:“因他是我们的和睦(和平)”)(弗2:14)。耶稣拥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他既可以代表上帝,又可以代表世人,所以他才是我们惟一的中保。他不仅在世恢复了人与上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离世之前也应许把他的平安(和平)赐给我们(约14:27),让我们继续传扬和平的福音。

      当我们成为基督的门徒之后,面对今天世界上的各种挑战,就要努力成为“使人和睦的人”(太5:9),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作为“上帝的孩子”这一信仰身份。我们不仅要劝人悔改,使人与上帝和好,也要在有矛盾和冲突的双方之间做成就和睦的工作。教会在地上要继续耶稣的使命。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教会的任务取决于教会的元首耶稣基督。教会是道成肉身的继续,所以教会就有责任在今天的世界上继续效法基督,促进人类的和好,保护好上帝的创造。“教会是一个在终极才能完全实现自我的群体,它在今世是将要临到之上帝国的记号和预尝”。{7} 今天的教会还有各样的不足,故我们要努力建设好地上的教会,让教会能在地上见证上帝的国,让基督徒借着教会的圣礼提前看到并领受天国里的福分。直到教会靠着主的恩典在末世成为纯全之时,它同时就见证圣灵最终将万有带入到神圣三一爱的团契之中。

      总的来说,成就和平体现出的根本意义在于肯定上帝创造之生命的尊严。和平是生命得到整全发展的前提,是整个人类所向往的共同目标,和平能给万有带来益处。{8}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尊重并促进生命的发展是最重要的道德原则。董仲舒曾如此说:“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9} 只有天地人处在一种和平、和谐的关系中,万物的根本才能体现出来,生命才能得到促进和发展。尽管中国人天的观念与基督教中的上帝并不是直接对等的,但它们都指向了超越的存在。只有敬天或敬畏上帝才能让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才能对他人、对其他文化、宗教等持一种开放和尊重的态度,这是成就和平重要的出发点。中国具有悠久的和平主义传统,以和为贵、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和合精神一直是儒家文化的主流。{10} 当人与上帝(天)、地和他人都有和平的关系,生命才能生生不息,蓬勃发展,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理想境界。 

      六、结语

      和平是三一上帝带给我们的救恩,是基督带给我们的恩赐,因他把他的平安(也可译为和平)赐给我们(约14:27)。耶稣基督是和平之君,他道成肉身来到世界,就是要在地上把平安喜悦归于人(路1:79)。在他胜过死亡、荣耀复活并显现在门徒面前时所说的第一句话依然与和平有关:“愿你们平安”(路24:36,约20:19)。故此,基督徒今天都应成为和平的使者;普世教会经过第十一届大会后也要在基督之爱的激励下,把和平的福音传到地极,来医治这地的伤口和破碎,让上帝的国度早日降临!

注释: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27页。

{2}“Strong's Hebrew: 7965. שָׁלוֹם (shalom)”,https://biblehub.com/hebrew/7965.htm (2022年9月28日)

{3}“Strong's Greek: 1515. εἰρήνη (eiréné)”. https://biblehub.com/greek/1515.htm (2022年9月28日)

{4}参Brown-Driver-Briggs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 Unabridged, Electronic Database.,https://biblehub.com/hebrew/7965.htm ;THAYER'S GREEK LEXICON, Electronic Database.,https://biblehub.com/greek/1515.htm (2022年9 月28日)

{5}Just Peace Companion, 2nd ed., (Geneva:WCC, 2012), 25-6, quoted in Joint Working Group, “Peace Is a Treasure for All:An Ecumenical Reflection on Peacebuilding in Situations of Conflict and Violence,” in The Tenth Report (2014-2022), Walking, Praying, and Working Together: An Ecumenical Pilgrimage (Geneva:WCC, 2022), 58.

{6}莫尔特曼著,《创造中的上帝——生态的创造论》,  隗仁莲、苏贤贵、宋炳延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286-288页。

{7}Christ’s Love Moves the World to Reconciliation and Unity: A Reflection on the Theme of the 11th Assembly of the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Karlsruhe 2022 (Geneva:WCC, 2022), 4.

{8}Joint Working Group, “Peace Is a Treasure for All”, 56.

{9}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转引自何怀宏,《新纲常》(增订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1页。

{10}何星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 《思想战线》,2018年第一期:第65-71页。

本文选自《陕西基督教》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