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基督教网!
研经解经 您的位置: 主页 > 文章集萃 > 研经解经 > 详情 
谨防虚伪的道理
2023-06-13  作者:江苏 音歆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发布 返回列表

      《提摩太前书》是保罗所写的三封教牧书信之一,也是保罗写给提摩太的两封书信的第一封。当时,提摩太比较年轻,缺乏自信,牧会经验不足,比较胆怯(提后1:7)。保罗鼓励他不要惧怕,而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提后2:1),勇敢地担负起牧养教会的责任。保罗教导他该如何牧养教会,善尽主工人的职责;如何管理教会,谨守真道,抵制异端;选立教会工人的条件等。《提摩太前书》由保罗问安开始,随之就立即指出以弗所教会存在假教师错谬教导的现象,以致教会中出现不同于保罗所传讲的福音。保罗严肃地要求提摩太必须禁止那些“传异教”的人在教会继续散布谬论。事实上,假教师教导别人律法,自己却不懂律法。

      一、谨防假教师的谬论(1:3–4)

      我往马其顿去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上帝在信上所立的章程(1:3–4)。

      保罗回忆往事,当他往马其顿去的时候,曾劝提摩太仍要住在以弗所。马其顿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位于今天的希腊北部,首府是帖撒罗尼迦。以弗所是罗马帝国亚细亚省的首府,位于今天的土耳其西部、爱琴海沿岸,是当时一座非常著名的城市。保罗将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是因为有些假教师混进以弗所教会,散布错谬的道理,“传异教”。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的开头(1:3–20)和结尾(6:2–21)都提及此事,这似乎表明保罗写《提摩太前书》时,那些传异教的人还在以弗所教会活动,甚至较为猖獗,使教会深受其害。

      虽然保罗没有明讲那些假教师在以弗所传讲什么内容,但从下文可知,他们所传讲的显然与保罗的教导截然不同,他们传讲“虚浮的话”(1:6),并且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引发“辩论”(1:4)。

      保罗说假教师在以弗所传异教,“异教”一词很容易令人误解为基督教信仰以外的宗教,或其他宗教。然而,在希腊文中,“异教”是指与保罗所传讲的纯正信仰不同的教训(加1:6);《和合本修订本圣经》将它译为“别的教义”。保罗要求提摩太在以弗所一方面要阻止假教师在那里传讲别的教义;另一方面提醒提摩太要提防假教师的言论,不要“听从”(1:4),以免使他和以弗所教会受其迷惑。“听从”,希腊文是“prosechō”,意为“专注心思”“专心留意”,也可以理解为“专注于”“沉溺于”。这个词只出现在教牧书信中(提前1:4,3:8,4:1,13;多1:14)。

      保罗一针见血地指出,假教师所传讲的是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但保罗没有明确说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究竟是什么。“荒渺无凭的话语”希腊文是“mythos”,含有贬义,指那些不真实,稀奇古怪,甚至迷惑人的信念。这个词含有荒诞不经,不可信的意思,可能带有神话色彩,在《新约》中有许多不同的翻译,如:“荒谬的话”(提前4:7),“荒谬的言语”(提后4:4;多1:14),“乖巧捏造的虚言”(彼后1:16)。

      “家谱”(1:4),保罗没有交代“家谱”何所指,因此我们无法确知。学者们认为这里的“家谱”可能指:(1)以旧约族谱为基础所发展的神学理论;(2)诺斯底主义所主张的神明层层向下衍生出各级神明的关系;(3)假教师自认为他们的族谱可追溯到旧约人物。“荒谬无凭的话语”和“家谱”也可能需要合并理解,指根据旧约家谱,所发展出一连串与人物有关的无稽教义或教导。从下文律法被误用(1:7–10)来看,这里的“家谱”似乎是指滥用圣经人物或家族世系的旧约记述,并加以主观臆测。  

      “这等事只生辩论”(1:4),假教师所传讲的是虚言,只能生发辩论,而不能发明上帝在信上所立的章程。保罗在本书6章4节再次提到,假教师传讲谬论的结果。“辩论”,《和合本修订本圣经》译为“争论”。这与保罗所传讲的道理,有着天渊之别。

      “上帝所立的章程”(1:4),“章程”希腊文是oikonomia,这个词很难准确地翻译,《和合本修订本圣经》将“上帝所立的章程”翻译为“上帝的计划”。“oikonomia”可指“有秩序的计划”或“管家的职分”(路16:2),在这里特指上帝拯救人类的神圣计划,并上帝实现计划而有的行动(见弗1:10,3:9)。 

谨慎虚假的教导_副本.jpg

      二、命令的总归是爱(1:5)

      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1:5)。

      保罗笔锋一转,指出“命令的总归就是爱”。在希腊文中,“命令”和“嘱咐”(1:3)是同一个词。“总归”,希腊文意为“成果”“目标”“结局”等。保罗嘱咐提摩太要明白命令的目标乃是爱,而不是辩论。而那些荒谬无益的教导往往不是出于爱心。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彰显爱上帝和爱人的特征。爱上帝与爱人二者密不可分,一个人爱上帝,他自然会爱人(参太22:37–40;约13:35;罗13:8–10;林前13:4–14;西3:14;约壹4:12),爱人是爱上帝的具体表现。

      上帝是爱的源头,爱来自上帝。在保罗看来,爱可以透过基督徒内在生命的三种特质表明出来,即“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心”和“良心”着眼于人内在的部分,而“信心”则着眼于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1.清洁的心

      在《新约》中,“心”通常代表一个人的中心和全部(参彼前3:4),这里可能是指个人在上帝面前的真正自己。“清洁的心”是指没有被邪恶自利的动机和思念所污染,暗示这心已受到上帝的洁净。这种心达到一种纯洁、无罪的状态(参提后1:3;彼前1:22;徒18:6;创20:5) 

      上帝恩待清心的人(参诗73:1)。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太5:8)。清心的人远离罪恶,追求圣洁。保罗后来劝勉提摩太要“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后2:22)。

      2.无亏的良心

      “良心”是指人里面的分辨是非之心,或对个人的善恶行为的自觉性(参罗2:15,9:1;林后1:12;提前3:9;提后1:3)。  “无亏的”含有美好的、良善的、慷慨的和正直的等意思;当它用于指上帝时,意为“完美的”。“无亏的良心”,希腊文字面意思是“好的良心”。

      彼得也曾劝勉基督徒,应当存着无亏的良心,叫那些诬赖他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参彼前3:16);又提醒他们要藉着洗礼除掉肉体的污秽,使他们在上帝面前良心没有亏欠(参彼前3:21)。

      事实上,当一个人的行事为人达到上帝的标准或准则时,他的良心就达到无亏的状态。当一个人的良心有亏欠时,圣灵会提醒和责备他(参罗8:26;弗4:30;帖前5:9)。但是,如果他不愿意接受圣灵的提醒和责备,那么他的良心就会渐渐麻木了。

      3.无伪的信心

      “无伪”也就是千真万确,没有假冒为善的意思(参罗12:9;林后6:6;提后1:5;彼前1:22)。在希腊文中,“无伪”和“不可虚假”(罗12:9)是同一个词。“无伪的信心”就是对上帝毫无保留的委身,或指正确信仰所带来的明辨是非的态度(参罗12:9)。

      在保罗书信中,信心和爱心时常连在一起,相提并论(参提前1:14,2:15,4:12,6:11;提后1:13,2:22,3:10;多2:2)。

      三、假教师偏离真道(1:6–7)

      有人偏离这些,反去讲虚浮的话,想要作教法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说的、所论定的(1:6–7)。

      保罗提醒提摩太,那些在以弗所散布谬论的假教师,传讲虚浮的话,以及对造就教会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教导。

      “有人”就是本书1章3节提到的“那几个人”。这些假教师很可能是犹太人,或是拥有犹太文化背景的人。 

      “偏离”,希腊文字面意为“没有命中目标”,引申为“过失”“失败”。在《新约》中,这个词主要出现在教牧书信中(参提前1:6,6:21;提后2:18)。  

      “虚浮的话”,在《新约》中只出现在这里,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互相呼应。那些假教师因为已经偏离了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所以就转向那些荒渺无凭的话。

      “教法师”可以理解作“律法的教师”,指教导上帝律法的老师。这里暗示这些自称为律法教师的,可能并未真正拥有犹太律法教师的资格和身份。 

      保罗指出,这些自称为律法教师的,已经偏离真道,去讲那些虚浮的话。他们自己都不明白所说的,却好为人师,要去教导别人律法,这实在是愚昧至极。在本书6章4节,保罗形容那些假教师是“一无所知”。

本文选自《陕西基督教》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