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7:1-2)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正确地做人和做事。学会做人,就要明白待人之道。圣经教导我们正确待人的底线,就是不要论断人。
一、什么是“论断人”
什么是论断人?“论断人”在圣经的语境中有特别的含义,至少有三层内涵。
一是指轻看人、藐视人,对他人随意挑剔和判断、轻易动怒。圣经说:“你这个人,为什么论断弟兄呢?又为什么轻看弟兄呢?因我们都要站在神的台前。”(罗14:10)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太5:22)。
二是对一个人做了错误的定论和定罪,是毁谤人、诬告人。其心态是带着恶意、偏见、轻视的,其做法是擅自专权、不作调查、不顾事实、妄加揣测、百般挑剔、急于定论,其目的是毁谤、攻击、报复别人,抬高自己、遮掩己罪或是转移视线、推卸责任等。
三是指对一个人作了最后的审判与定罪,裁定此人罪不可赦。圣经明确只有上帝才能做最后的审判。耶稣说,不要定别人的罪,就不被定罪;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参路6:37)。保罗说: “人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论断别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必要落在神的审判下”(参罗2:1、3)
由此可见,圣经语境中的论断人,不是涵盖一切对人的负面判断,也并非不能指出任何人的错,而是特指那些不尊重人,对人做出错误的判断、恶意的毁谤、苛刻的指责、结论性的定罪。
二、为什么不要论断人
第一,免得自己被人论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说: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7:2)想要人怎样待我们,就要先这样待别人。不要论断人,就不会结出被人论断的苦果。
第二,因为自己所行和别人一样,甚至更不好。身体有病,需要急迫解决;心里有罪,更要尽快解决。不赶紧先除掉自身与别人同样的罪、甚至更重的罪,怎么有资格去掉别人的罪,别人又怎么会接受我们去掉他们的罪呢?当严以律己,宽已待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每日也要常常自省才好。耶稣说,自己眼里有梁木,却因无知或故意而看不见,反倒整天盯着别人眼中的刺,这就是假冒为善。必须悔改,除掉自己的罪,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能去掉别人眼里的刺。因为别人看到我们悔改变好了,我们悔改的亲身经历才有可能感动别人愿意悔改;别人看到我们变可爱了,才容易接受我们的劝勉与指正。
解经家摩根和莱尔主教都提到“批评的灵”,这种灵进入心里的人,专好挑剔,吹毛求疵。他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大罪,连小罪也没有;而他们所批评的人浑身上下都是大罪。他们的一个指头总是指向别人,却不知有四个指头在指向自己。自己比别人有更多的过犯,却总喜好盯着别人的错不放。摩根说这个是挑剔的恶习,爱批评人的恶欲。“他的爱好批评,正是他里面缺少爱心的表现。”“我们若有更多的爱,就不会急于论断别人所有而我们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判断别人时也必更有怜悯,更温和,更仁慈。基督对那些在别人眼中找刺的人说,这正是他们自己眼中有梁木的明证。”
第三,因为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全权全知的上帝。唯有神能做出最终和最公义的裁决。只有神完全无罪,他最有资格、最良善。神按着他设立的律法标准,最公平地判断每一个人。“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雅4:12)我们每个人都有同一个“主人”、同一个主宰。每个人都要向这位主人负责,向他交账,他在今天用圣灵责备、用良心考问我们,将来要用他的道审判我们。“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罗14:4)
第四,因为每个人都有局限性。人的局限性使人常常会判断错误,带给别人伤害。不要论断人,主耶稣在此提醒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一个“眼中有梁木的眼科医生”如何给人做眼科手术呢?骄傲自大的人又怎能把事情看得清、把人看得准呢?人的眼光往往不够深刻和全面,往往会犯如下错误:以貌取人、以偏盖全、只看现象不了解本质、只看到表象却看不到真相。
人心很难识透,有人有敬虔的外貌却没有敬虔的实意(参提后3:5)。教会有人发热心是为图名图利,以敬虔当作得利的门路,博取人的称赞,而非只为得主的喜悦。有人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也有的是出于好意。“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林前4:5)
第五,因为论断人者带有偏见。这种偏见是罪人普遍的罪性。就连拿但业也不例外。耶稣说这个人心里没有诡诈,可是这个人心里却有偏见,甚至对耶稣都有偏见。耶稣是小地方拿撒勒出来的。拿但业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他判定耶稣不是什么好人,更不可能是伟大的救主弥赛亚。
三、怎样对待人
第一,对待人不要论断,但要分辨。是非善恶需要分辨。不合理的判断是论断;对人对事发表正确的意见、给出准确的判断是分辨。论断不要有,分辨必须有。圣经教导我们,不是对罪恶保持沉默、放任自流,对道德问题保持中立,而是反对自以为义地妄加评判和错待别人。
我们要做智慧人,不要做糊涂人,不偏听偏信,不犯幼稚病,要心智成熟,多方面聆听调查核实,摆正心态,善于观察,耐心恒久地祷告,冷静地独立思考。“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来5:14)属灵的人参透万事,明白神的旨意,就能够分辨是非。
论断是错误的判断,给人错下结论,恶意裁定,是苛责或谴责。分辨是经过认真调查、长期思考,通过对方的品格和言行,认出他们是定意要反对圣善,硬心骄傲行恶、不肯悔改的人。分辨的方法是“凭着果子认出树”。凭着他们的行为,他们在关键时刻的第一反应与表现,就认出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了。比如那些假先知、假教师,传异端邪说的人,为利混乱主道的人,用似是而非的道理蛊惑人,用施行奇事迷惑人,用蝇头小利牢笼人,用布散谎言闲话离间人。诸如此类的人,我们要认真观察,谨慎核准之后,要严加防范,躲开这等人,不要效法,不可随从,要提防、抵挡,免得在他们的罪上有份。
破坏性极强的是传异端邪说的人,我们要为真道竭力争辩,坚决地防范与抵挡。再比如破坏性较强的一种人,是那些离间人的人。他们对离间计十分熟悉。圣经多有提醒责备和防范这些人。这些人乖僻,喜好说人闲话,喜欢挑错,习惯于表演,装作很热心爱主的样子,带着恶的动机假装做善的事情。我们需要有较强的属灵眼光与洞察力,才能分辨出他们的假善。“那些人热心待你们,却不是好意,是要离间你们,叫你们热心待他们。”(加4:17)
初期教会的使徒,面对错综复杂的教会环境,他们有祷告的功夫,有真道的深度,从而具备属灵的洞察力与判断力,能够做好分辨的工作。彼得能看到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表面上奉献了所有,却是私自留下几份,不仅欺骗人更是欺哄神(参徒5:3)。约翰能分辨丢特腓是好为首的,而该犹是虔诚爱主的(约叁1:1、9)。
第二,对待人总要按公平。圣经说:“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约7:24)对待自己和他人都要有公义和怜悯,必须一视同仁,无论亲疏,要用一套标准。
第三,对待人要变消极为积极,主动关爱。不只是消极地不论断人,更要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人、成全人。耶稣讲了一个待人的黄金法则,就是想要人怎样待你,就要怎样待人(参太7:12)。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教导是保守和被动的; 基督吩咐我们从积极主动的角度思考,愿意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先这样做。爱不仅是不加害于人,更是使人得益处,主动爱人、施恩于人。
我们需要向主祈求遵行他话语的力量。不仅勒住自己的口,不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论断人,而且要主动以良好的言行帮助困苦软弱的邻舍,使其得到真正的益处。
第四,要将心比心、温和待人。我们要站在蒙恩的罪人角度,带着自省与自知,谦卑、客观公正看待人。若不是上主的怜悯与保守,我们只会犯比别人更多、更严重的罪。这并非说对所有的罪恶都缄默,而是将心比心,帮助那些愿意悔改的人,在去掉他们眼中的“刺”时,会变得极具耐心、柔和谦卑。
正确的待人之道,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全面准确地看待一个人。不能只看一时的表现,而要看长期;不能只看表现,还要看其动机;不能只看缺点,也要看到优点。待人之道有很经典的四句话: “要欣赏人的长处,包容人的短处,记念人的好处,担当人的难处”。
本文选自《陕西基督教》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