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基督教网!
讲章分享 您的位置: 主页 > 文章集萃 > 讲章分享 > 详情 
我是复活,我是生命
2023-08-21  作者:陕西 李世峥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发布 返回列表

经文:约11∶17-44

      家住伯大尼的拉撒路突然染病去世,两个姐姐马利亚和马大陷入无限的悲痛。四天之后,耶稣和他的门徒抵达伯大尼。“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他,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她们显然对耶稣的姗姗来迟有些看法,马大把心中的不满和盘托出:“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不过,她对耶稣的信心却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她继续说道:“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上帝求什么,上帝也必赐给你。”一个大有信心的圣徒,耶稣当然不会让她失望!于是,耶稣和马大开始了意味深长的对话:“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当代译本修订版》将之译为:“我是复活,我是生命。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坎伯·摩根(Campbell Morgan)指出:“‘我是’用的是永远的现在式。我无论在哪里,那里就是复活;不止如此,虽然‘我是复活’是很伟大的一句话,但还有更伟大的一句话,更伟大的是‘我是生命’。”主耶稣的这个宣告,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因为他,我们坚信身体复活

      面对满面哀愁的马大,耶稣给了她这样一个应许:“你兄弟必然复活。”可惜马大没有领会耶稣的意思,请看她给耶稣的回应:“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马大说得不错,但耶稣要进一步引导她,使她对复活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就有了“我是复活,我是生命”的宣告。对于这个宣告,柯鲁斯(Colin G. Kruse)如此解读:“耶稣本人是复活与生命,即父上帝已将自有永有的生命赐给他,而且他有权利将复活的生命赐给任何人(参约5∶21、26)。”深刻理解“我是复活,我是生命”,我们就可以坚信《使徒信经》中的告白:“我信身体复活!” 

      旧约时代,犹太人就有身体复活的观念,撒母耳的母亲哈拿的祷告就是一个例子:“耶和华掌管生死,他使人进入坟墓,也使人起死回生。”(撒上2∶6,《当代译本修订版》)犹太人坚定地相信,亚伯拉罕“情愿把自己的独子作为祭物献上”,就在于“他认为上帝能够使以撒从死里复活”。(参来11∶17-19,《现代中文译本》)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新约时代的一些犹太人已经不再相信身体复活,比如撒都该人(参太22∶23-33;徒23∶6-10),但多数犹太人依然相信并盼望身体复活,他们喜欢把“亚伯拉罕的上帝”称作“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上帝”(参罗4∶17)。马大相信拉撒路“在末日复活的时候”必然“复活”,表明她的信仰十分纯正,也十分坚定。可是,这样的理念有些模糊,并不真切,只是储存于头脑中,停留在理论上。故此,耶稣计划以拉撒路复活这个活生生的个案,促进所有在场的犹太人对身体复活的理解,他要告诉他们:身体复活并不玄幻,并不遥远。耶稣只说了一句话:“拉撒路出来!” “那死人就出来了”。那一刻,“我是复活,我是生命”的宣告得到了印证,见证了耶稣的身份,荣耀了上帝的圣名,“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见了耶稣所作的事,就多有信他的”(约11∶45)。“耶稣所作的事”,比《旧约圣经》、犹太传统更能坚定犹太人身体复活的信仰理念!

      集体崇拜中共诵《使徒信经》,我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出“我信身体复活”。我们必须清楚,“我信身体复活”,不是因为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教义,也不是因为这是一项经久不衰的传统,而是因为这是耶稣亲自证明过的真理!威尔斯比(Warren W. Wiersbe)的解读通俗易懂却又意味深长:“你若患病,会去找医生,而不是找一本医学书或一条配方。你若惹上官司,会去找律师,而不是找一本法律书籍。同样,当你面对死亡这最后的仇敌,你会去找救主,而不是找一条写在书卷上的教义。在耶稣基督身上,所有教义都个人化了(参林前1∶30)。你若属于他,就会得到生命、死亡、时间和永恒中所需的一切!” 

      二、因为他,我们敢于直面死亡

      “我是复活,我是生命”的后面,还有这么一句话:“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前往伯大尼之前,耶稣曾对门徒这样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在耶稣看来,死亡只是“睡了”,“叫醒”即可复活!理解“我是复活,我是生命”的真义,我们就敢于直面死亡!

      伯大尼村外,马大在哭,马利亚在哭,前来安慰她们的犹太人也在哭。面对此情此景,耶稣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谁能不为之惋惜,为之悲痛!不过,耶稣的悲痛肯定不同于马大、马利亚和她们的那一群朋友,因为他无比清楚,拉撒路很快就要复活。耶稣是“复活”,是“生命”,所以他能以无比轻松的态度看待死亡!面对死亡,耶稣曾发表过一段极其洒脱的宣言:“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约10∶18-19)能够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是因为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在受死后第三天复活。耶稣藉着复活胜过了死亡,也藉着复活帮助我们战胜死亡。《希伯来书》为他作见证说:“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4-15)  

复活4新.jpg

      传道者说:“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参传7∶2)可是,真的“将这事放在心上”,带给人们的却常常是迷茫、恐惧和无助!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其名作《论死亡》中说:“成人惧怕死亡恰如儿童怕进黑暗。”培根深知死亡可怕,便试图帮助人们战胜死亡,他说:“人心中的情感尽管脆弱,但并非不能抗御对死亡的恐惧。既然人身旁簇拥着那么多能战胜死亡的帮手,死亡就未必那么可怕。复仇战胜死亡,爱情蔑视死亡,荣誉渴望死亡,悲哀奔赴死亡,恐惧抢占死亡。”培根的论述不无道理,但他笔下的那些“帮手”充其量只能让人“视死如归”,不能让人从根本上战胜死亡!耶稣说:“我是复活,我是生命。”耶稣战胜了死亡,所以保罗敢于向死亡“叫板”:“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林前15∶55)是否敢于直面死亡,考验我们对上帝的认知程度!英国小说家玛丽·韦布(Mary Webb)曾说:“死亡是地平线上的一扇门,实际来说,我们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迈向生命。”她真正理解了“我是复活,我是生命”!

      三、因为他,我们懂得珍爱生命

      “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说过这句话,耶稣继续说道:“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上一句话的焦点在“复活”上,这一句话的焦点则在“生命”上。用不了多久,拉撒路就要复活,这个事件一定会给马大带来惊喜,但耶稣不希望她只关注“复活”,他更希望她认识并珍爱“永远不死”的“生命”!故此,耶稣在说过“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之后特意询问马大:“你信这话吗?”理解“我是复活,我是生命”,我们也能懂得珍爱生命!

      拉撒路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无疑是一大悲剧,他从死里复活,当然是最大的神迹,最大的惊喜。然而对于拉撒路而言,比经历“复活”更为重要的是他拥有“生命”,这种生命叫作“永远不死”的“生命”,也即“永生”。对于“永远不死”,加尔文(John Calvin)如此解读:“信的人永远不会死,因为他们重生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参彼前1∶23),基督就住在他们里面。他们从基督那里源源不断得着生气;因为身体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参罗8∶10)。身体虽然一天天毁坏,这非但无损于他们里面的真生命,反而促其成长,因为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参林后4∶16)。更可以说,死亡本身是一种释放,把人从死亡的奴役之下释放出来。拉撒路去世之前就已接受耶稣,所以他已经拥有从耶稣而来的全新的“生命”,他一定“永远不死”。从这个意义上讲,拉撒路并没有死去!耶稣希望马大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就郑重其事地问她:“你信这话吗?”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说:“基督给了她永生的盼望,指引她思考另一个生命、另一个世界。”拉撒路走出坟墓,是肉体生命的一次新生,却是灵性生命的一种延续,因为他的肉体生命曾短暂中止,灵性生命却从未消失。复活之后的拉撒路用他的属灵生命,为耶稣作了美好的见证。约翰在叙述马利亚用香膏膏抹耶稣的时候记录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约12∶9-11)一个默默无闻的乡下男子,有人因他“信了耶稣”,有人却因他起了杀心,他居然具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根本原因在于他活出了从耶稣而来的新生命!拉撒路的见证,满足了耶稣最初的愿望:“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上帝的荣耀,叫上帝的儿子因此得荣耀。”

      对于肉体生命,我们懂得珍爱,所以我们在学习合理饮食、科学健身、博览群书、敬畏自然、与人为善……对于灵性生命,同样需要珍爱!珍爱灵性生命,就是使我们从基督而来的新生命不断成长,以至能够凡事见证基督,荣耀上帝!

本文选自《陕西基督教》2023年第2期